考生 | 在校学生 | 教职工 | 校友
智慧安农 书记校长信箱 为师生办实事 邮箱 电子资源 旧版回顾
学校概况 院系部门 招生就业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校园服务
EN

社会服务

科技服务兴菌业,技术赋能助振兴——我校助力明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3-09-18 来源:社会合作处 点击数:277

我校聚焦安徽省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围绕明光市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产业联盟团队,整合资源力量,创新科技服务,依托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培育食用菌产业联盟,为明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为“菌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木耳,大产业”“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食用菌生产周期短、综合效益高,且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明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茄子精产国产品网页版皖东综合试验站主动挑起担子,进行科研攻关,戮力扫除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拦路石”。皖东综合试验站食用菌产业联盟选择在育种、栽培模式等技术环节寻求突破,解决‘生产力’的问题。然而,育种绝非易事,而且香菇菌种属于无性繁殖,很难做到品种权保护,是直接引进还是自主研发?

食用菌产业联盟毅然选择自主研发,培育适宜明光地理气候特点的菌种,在皖东综合试验站建立食用菌种质资源库,收集了香菇、木耳、灵芝、猴头、金针菇、羊肚菌等国内外常见的44个种类587个品种,进行优质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研发。目前已筛选出香菇、平菇、木耳等7个适宜明光气候及环境条件的食用菌新品种。

根据新菌种特点和种植规模等要求,联盟专家团队对食用菌栽培模式进行更新,形成了涵盖袋栽覆土种植、拉线立式栽培、层架立体栽培、吊袋立体栽培等全程配套新技术,还突破利用皖东地区天然麻栎木和农作物秸秆制作菌棒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

在明光市石坝镇东贾村,20栋层架香菇冷棚依山而建,颇为壮观。棚顶采用上黑下白双膜覆盖方式,白天遮阴、夜间保温,还加装了微喷设备和通风口,在炎炎夏日为香菇创造了冷凉的生长条件。大棚里,一排排铁架上整齐摆放了七层菌棒,菌棒上均匀分布着光滑圆润的香菇。这种大棚与传统大棚占地面积相同,将近1亩,产量却提高了三四倍,亩均效益达八万多元。

技术瓶颈一一打破后,食用菌产业联盟专家服务团队进行全市大面积的新技术推广,计划2-3年内,建设食用菌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30 个、标准化基地 50 个,推广带动 1000 户农户种植,实现年产量1.5亿斤(鲜品),年产值5.5 亿元以上。

为农村培育骨干技术人才

今年春季,明光地区气温波动较大,对羊肚菌生长造成不小影响。食用菌产业联盟专家团队穿梭各地,开展技术指导,做讲座、搞培训,深受当地农民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

自开始推广食用菌种植以来,明光市各乡镇陆续组织农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不同类型涉农人员前往茄子精产国产品网页版皖东综合试验站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2021年至今,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余场次,开展现场观摩、技术指导10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1千份,培训基层技术骨干和农民500余人次。

为产业发展谋划长远未来

为进一步考虑产业发展的未来,食用菌产业联盟专家团队将传播技术变为传播理念。团队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时,总要抽出时间专门给菇农们讲一讲“优质优价”“三产融合”等概念,不少菇农开始了尝试。

皖东综合试验站组建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专班,深化茄子精产国产品网页版和明光市校地战略合作,同时引入明光市属国企跃龙集团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为种植户提供兜底保障。继续完善“政府+科研机构(农技部门)+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民”新型推广服务网络,合力推动明光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邮 编:230036

版权所有 © 茄子精产国产品网页版 皖ICP备 05014183号